稀土是一把雙刃劍 成新能源汽車行業命脈
2010年,中國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總數比2009年減少了近40%,這在中國稀土出口史上前所未有。此消息一出,頓時令多年依賴于中國稀土的全球汽車業驚恐萬分,稀土這個簡單名詞,也頭一次這樣在各大國際會議上被頻繁提及。
到底什么是稀土,它有何等威力,竟能引發如此強烈的蝴蝶效應?
誰在依賴稀土?
杰克 ? 立夫頓(Jack Lifton)是一位獨立的礦產品分析師和戰略金屬研究專家,他稱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車是“地球上稀土使用量最大的產品”。由于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中國開始對稀土出口進行嚴格的控制并大幅減少出口量,普銳斯極有可能要面對被迫停產的尷尬局面。
中國表示,2010年稀土出口配額將縮減至2009年的60%。僅10月日本從中國進口稀土就較9月驟降43%。
作為全球最早投放市場,也是目前最為成功、產銷量最大的混合動力車型,豐田普銳斯憑借在歐美和日本市場獲得的青睞,去年單一車型的年銷量就已經超過了40萬輛。每輛電動普銳斯電機需要1公斤的釹(Nd)元素。每個電池需要10到15公斤的鑭(La)元素。豐田計劃提高普銳斯的燃油效率,專家稱這會使稀土金屬的需求量提高一倍。釹和鑭都是稀土金屬的一種,前者被應用于制造大功率、輕量化的磁體,用于電動車發動機和風力發電機中,后者則主要應用于車用電池上。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一旦缺少了稀土金屬,普銳斯只能停產。
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Frost & Sullivan)高級顧問梅揚(Nicolas Meilhan)在路透全球汽車精英匯中說:“電動車制造需要稀土。任何配置電動引擎的汽車也都一樣需要稀土金屬?!?/p>
被稱為“工業黃金”的稀土,在軍事、冶金、石油化工、新材料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以稀土制造的永磁材料,磁性能高出普通永磁材料4到10倍,尤其釹鐵硼永磁體是目前發現磁性能最高的永磁材料,被稱為“超級磁體”和“當代永磁之王”。因為稀土在永磁材料中的獨特優勢,稀土成為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所采用的電機和電池的關鍵原料,在新能源汽車制造過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必要性和唯一性。
稀土是一把雙刃劍
中國,真的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稀土出產國嗎?答案是:No!
其實,“稀土”并不像它名字表明的那么稀罕,稀土元素在很多地方都能開采到,只是目前中國的生產成本是最低的、產量是最大的。
日本作為汽車工業和電子工業的大國,自身的稀土資源卻十分匱乏。發展電子和新能源汽車所需的稀土主要靠進口供給。據日本經濟貿易和產業省的數據報道,中國稀土供應占全球的97%,日本一家就從中國進口了總出口量的89%,可以說,日本稀土供應的命脈完全掌握在中國手里。所以當中國開始控制稀土出口時,豐田普銳斯不得不想辦法應對核心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
彭博社報道說豐田成立了一支特別任務小組,負責尋找可替代資源以及開發稀土金屬的回收利用技術。豐田發言人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事實上,豐田制造的混合動力車集合了眾多供應商的產品技術,在解決稀土金屬稀缺的問題上,其他公司的研究同樣可以給汽車制造商帶來幫助。
日本第三大銅生產商三菱物資公司(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打算從2014年開始推出一項商業化服務,即從廢舊磁鐵中回收稀土金屬。另外,日本工程師就宣布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用于混合動力車的電機,這種電機就不需要從中國進口的稀土。日本的新能源和工業技術開發組織稱已經開發出電機用的鐵基磁性元件,研究機構聲稱新的磁鐵性能與采用稀土的磁鐵相同。他們甚至稱,新電機的成本僅是采用稀土電機的十分之一。
稀土限制出口令一發布,就有專家認為,在充足的原料供應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很可能在不久以后就會領先于其他國家。
但如果簡單的認為只要壟斷了稀土供應就能把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命門,就能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創造出一個絕對優勢的話,這就是絕對的偏見了。有研究報告指出,實際上,日本現有的稀土儲藏量已經足夠他們使用十年,但他們依然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對中國政府出口限令施壓的行列。
事實上,中國的稀土只占全球儲量的三分之一,而美歐同樣儲藏有大量稀土,卻將它們“雪藏”起來。中國稀土出口量大,卻一直沒有定價權,存在著開發方式粗放、資源浪費嚴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一些企業環保意識薄弱,開采過程中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國內專家認為,在長期不計環境成本的情況下大量低價出口稀土之后,中國開始限制稀土出口,是理所當然的。
何為稀土?
稀土,指的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钷(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镥(Lu),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統稱為稀土元素(Rare Earth)。簡稱稀土(RE或R)。